涉及调整部委负责人回应国务院机构调整

去年11月30日,隆基股份率先降价,此后,公司于去年12月16日再度调低硅片报价。

2022年底166产能改造剩余情况光伏组件大尺寸发展浪潮目前已经进入一个平台期,目前182与210均展现出强劲的态势。166组件市场份额被大幅压缩,大尺寸组件实现攻城略地。

涉及调整部委负责人回应国务院机构调整

根据电池的最终有效产能,预计2022年市场剩余的166产能将仅剩50多GW。来源:PVinfolink从近期央国企集采情况来看,组件选型偏好也已经非常明确。从166到182再到210,尺寸之间的市场竞争本来以为会持续多年,殊不知在技术和市场的决定下,166尺寸光伏组件或已退出历史舞台。来源:集邦新能源网如今182小组件产品的发布,表明隆基放弃了一直以来坚守的166分布式阵地,主动告别166时代。回顾166昔日的辉煌时代,自2019年隆基推出166组件后,全新产品凭借其系统造价优势迅速占领全球市场

而如今182小组件产品的发布,实则是隆基正式对外宣告166时代落幕。仅开年以来的国电投、中核汇能及华电的组件集采,166组件招标容量仅0.8GW,占比3%。据悉,该交易于2021年6月底交割完成,作价1.9亿美元。

多位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三星SDI于2020年9~10月选择暂停国内的光伏银浆业务,江苏无锡的银浆车间也停止了生产。截至聚和股份披露招股说明书(上会稿),上述案件仍未开庭审理,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2021年9月,一场关于江苏索特和聚和股份之间的专利侵权诉讼正式拉开帷幕。同期,在销售量上,帝科股份的电子材料(主要为光伏正银)销量分别为312吨、328吨和492吨,聚和股份的光伏正银销售量分别为209吨、500吨、944吨。

2021年2月,江苏索特与杜邦签署《资产购买协议》及其他附属协议,收购杜邦旗下的Solamet事业部。尤其是,杜邦在铅-碲化物玻璃领域取得突破性进步,首创性地将铅-碲化物玻璃应用在光伏银浆,同时还推出了PV17x系列革命性产品,大幅提高了光伏电池转化效率。

涉及调整部委负责人回应国务院机构调整

然而,随着国产银浆企业的技术突破,以帝科股份、聚和股份、苏州晶银等为代表的企业迅速崛起,通过性价比、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率先切入主流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国产银浆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攀升。市场空间萎缩和盈利水平滑坡,倒逼着外资企业做出战略调整。江苏索特通过许可的方式从专利权人处获得了上述专利的使用权及诉权。并且,其在玻璃、银粉和有机体三大体系方面均形成较为领先的核心技术,具有全面的专利布局。

与很多产业类似,我国光伏银浆行业也经历了一个国资崛起、外资撤退的发展过程。某熟悉光伏银浆市场的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行业已经逐渐演变成了聚和股份、贺利氏和帝科股份的主战场,而当前又以聚和股份表现最为强势。而聚和股份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将三星SDI、无锡三星的光伏银浆生产相关专利和设备收入囊中。2011年以前,国内光伏银浆技术一直鲜有突破,主要依赖进口。

3月18日,光伏银浆企业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和股份)科创板首发过会。江苏索特一位股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聚和股份即使收购了三星SDI相关资产也绕不过原杜邦的专利,存在涉嫌专利侵权问题,关系到其经营可持续性。

涉及调整部委负责人回应国务院机构调整

2019年下半年,杜邦的Solamet业务被纳入非核心部门,并于2020年下半年正式提出出售目标,标的包括东莞杜邦100%股权以及全球其他与Solamet业务相关的知识产权、研发设备等资产及人员。2020年,贺利氏、聚和股份、帝科股份、硕禾电子和杜邦在全球正银市场占比依次分列前五名。

相比之下,帝科股份较早登陆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更有优势,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聚和股份如今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海东和首席技术官冈本珍范此前均来自三星SDI,刘海东为其中国浆料部门的销售负责人,冈本珍范曾担任其研发副总裁。聚和股份的产品性能不错,大小客户群体相对分布较广些。考虑到昭荣化学在无铅化浆料方面的优势,聚和股份还于2021年6月与昭荣化学签订了《专利购买协议》,约定聚和股份向昭荣化学以400万美元购买与光伏银浆业务相关专利权利份额。关键性的外资并购过去三年,外资企业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聚和股份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显示,2019年11月,杜邦与三星SDI经过谈判并签署了《专利许可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以其名下有关厚膜浆料的专利相互授予对方非独占许可权利,并约定《协议》双方及其关联公司不以其名下专利向对方主张专利权利或追溯《协议》签订前的专利侵权责任;任何一方出售其与《协议》相关的全部或实质性的光伏浆料业务资产,该等资产的继受方应具有履行《协议》的能力,并应承担《协议》项下的权利和义务。

也就在这一年,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2020年6月,帝科股份实现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被认为是中国首家光伏与半导体导电银浆上市公司。

但关于对杜邦与三星SDI的两项并购,业内一直有些疑惑,即收购价格一个花费1.9亿美元,一个仅花费800万美元,差距为何如此之大?而这也直接关系到杜邦与三星SDI的专利含金量问题,以及估值合理性。Solamet业务出售的消息吸引了不少资本参与。

截至2021年12月,聚和股份拥有的境内外专利权306项,其中20项为原始取得,286项为继受取得,后者占比超九成。以杜邦旗下的Solamet光伏银浆业务为代表的国外厂商凭借先发优势抢占了全球多数市场份额,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随后,到主流单晶时代,三星SDI又引入铅,仍绕不开原杜邦的铅-碲玻璃领域的专利。专利加持下,聚和股份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加速迈向资本市场的大门。财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帝科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99亿元、15.82亿元和28.14亿元,聚和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94亿元、25.03亿元和50.84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若聚和股份实现上市,将给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其与帝科股份的厮杀大戏也将更为猛烈。

由于杜邦在铅-碲化物玻璃领域的专利布局是很难绕过的壁垒,杜邦也多次向竞争对手发起专利战,要求支付专利使用费。当下正处于P型电池向N型电池的技术升级过渡阶段,其也已在N型TOPCon、HJT电池领域布局了相应的光伏银浆产品。

谁的主战场?光伏银浆是光伏电池的核心辅材,主要由银粉、玻璃和有机原料等成分组成。从专利技术考量,这也是帝科股份收购江苏索特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国产正银(即光伏银浆主流形式)由2015年的5%左右上升至2020年的50%左右。上述江苏索特的股东则告诉记者,在光伏多晶时代,三星SDI的无铅路线适用,但是效果减弱。

不仅如此,江苏索特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针对聚和股份名下8项发明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江苏索特请求,判令聚和股份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犯发明专利的正银系列产品,并销毁专用于制造该类浆料产品的设备和相关模具;另外,赔偿原告上述两起诉讼案件的经济损失合计1.98亿元等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3.0亿KW(占比54.6%),同比增长4.1%;光伏装机容量约3.1亿KW(占比13.0%),同比增长20.9%。如今,光伏成本通过技术进步不断下降,敏感性逐渐降低,但光伏局限性问题反而相对明显了,这就迫切需要通过非技术手段来弥补。

这个表态,鲜明地指出了光伏以及风电,与火电和电网的共生关系,更是首次强调了特高压的战略价值。可喜的是,高层已经认识到发展特高压,对于促进光伏等新能源的积极意义,我国特高压建设开始加速。

目前,各个地方的储能项目尤其是光伏+储能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项目规模不断增加,业务模式不断成熟。03保持光伏+的开放心态实际上,随着光伏等新能源的占比提高,与火电、电网和储能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重构新型电力系统,更多是协同,而不是竞争,以共同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如今,光伏行业不仅要正视与火电、电网及储能的关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从1到N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各种光伏+的问题,比如户用光伏如何处理与农户的关系,BIPV如何处理与现有建筑行业规则的关系,光伏资产证券化如何处理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等等。由于太阳光照的多变,比如雨雪、多云、沙尘等天气均会影响日间发电,作为独立能源无法提供稳定的电力。

相关推荐